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房产汽车 > 正文
    购物车
    0

    中国人是1800年前开始慢慢“变黄”的?

    信息发布者:秋收冬藏
    2017-10-19 08:07:02   转载

    台湾大学奇迈可《成为黄种人》一书说,东亚人是1800年前开始慢慢“变黄”的:在马可·波罗与十三世纪一些西方传教士的旅行笔记中,东亚人被描述为“肤色白皙”。是不是这样?显然作为一种论述性的东西,它当然有些简单了。中国人是不是在1800年前开始慢慢变黄的,这个我们说不清,但能说清的是,在中国古代的文献里记载中国自古就是有白人的。虽然记载非常零乱,但不能说是没有。在中国,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生活着许多不同的民族,他们一起共同构筑了中华文明。

    布鲁门巴哈(1752—1840年),德国人类学家。1775年,他在格廷根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他最先进行了对人进行合理分类的尝试,发明了“高加索人种”这一名词,来表示人们通常所说的“白种人”。他还发明了“蒙古人种”、“埃塞俄比亚人种”、“亚美利加人种”和“马来人种”,以代表“黄种人”、“黑种人”、“红种人”和“褐种人”等几个种族。没想到,这种过于简单化划分方法,却给公众造成一种印象,似乎这种划分是绝对合理的;同时,这种划分使鼓吹种族主义的胡说八道者又掺进了一些听起来好像很“科学”的名词术语。但据说,布鲁门巴哈本人绝无此意,至少他本人是极力反对白人比黑人“更象人”的这种看法的。

    近日,读学者王纪潮评论《成吉思汗与现代世界的形成》(〔美〕杰克威泽弗德著,温海清、姚建根译,重庆出版社)的评论文章,在说到蒙古人时,他引用了书中的一段话:十八世纪之后,西方社会对成吉思汗和蒙元帝国的认识有了巨大的变化,蒙古人已成为邪恶势力的象征。威泽弗德讨论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时指出,哲学家和文学家们的批评不算什么,最恶毒的攻击来自那些从启蒙运动中形成的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科学家,他们从分类学和进化论入手,把世界人种划分成欧洲、非洲和亚洲三类,以欧洲白种人为进化的最高等级,而将亚洲人都归于与猩猩等灵长类接近的“蒙古人种”之下,如果欧洲儿童出现了智障和遗传性疾病,那就是蒙古人入侵欧洲强奸白人妇女后出现的返祖现象。甚至欧洲人的反犹主义,也是因为他们认为犹太人和蒙古人通婚,他们身上有蒙古人的影响。

    大约是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有一个外国的朋友写过一本书,书名现在已经记不起来了,大意也是说关于人种是一些西方学者给中国人玩下的一个阴谋。当时,并没有十分留意这个问题,但近日在读另一些相关的文章时,才真正察觉了这中间的“”:“黄种人”是欧洲十九世纪的发明,基于非常有限的样本和简陋的“科学”方法,更多是西方想象的产物,带有先入为主的偏见。这种殖民主义种族话语有如将北美印第安人视为“红色”人种一样牵强,核心目的是贬抑“有色人种”,从而确立欧洲殖民者从体质、智力、科技、文明的优越感和权威性,被粉饰为“客观公正”的“科学”合理化此种族偏见,从而为殖民扩张与剥削控制殖民地人民提供理论武器。(张泠《为何中国人说自己是黄种人,日本人说不》)

    张玲的文章还说,正当中国人都普遍接受自己是黄种人,但和中国人肤色差不多的日本人却说自己不是黄种人。这里面当然有着文化的差异,即是“黄种人”遭遇中国,有个殖民者乐见的巧合,令殖民偏见被中国古老神话的光环遮蔽而更具欺骗性:中国传统文化中,黄色是皇家的颜色,也是滋养华夏文明的土地与河流的颜色:黄土地、黄河,还有,人们自称“炎黄子孙”(《成为黄种人——一一部东亚人由白变黄的历史》作者: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奇迈可)。但是,这种“黄”分明和“黄种人”的黄没多少关系。

    更有意思的是,奇迈可《成为黄种人》一书中还说,东亚人是1800年前开始慢慢“变黄”的:在马可·波罗与十三世纪一些西方传教士的旅行笔记中,东亚人被描述为“肤色白皙”。是不是这样?显然作为一种论述性的东西,它当然有些简单了。中国人是不是在1800年前开始慢慢变黄的,这个我们说不清,但能说清的是,在中国古代的文献里记载我国自古就是有白人的。虽然记载非常零乱,但不能说是没有。

    白匈奴(也叫嚈哒),在我国古代一个很有趣的民族。据说其是匈奴的一支,但有一些人也说不是,原因是匈奴人是黄种人,而白匈奴人是白种人,他们怎么可能是一种人呢?在我国古代的文献里是这么记载白匈奴的:他们生活在长城以北,是中亚塞种人游牧民族与汉代大月氏人的后裔。

    月氏人最早居住在河西走廊,和他们居住在一起的还有戎、大夏、月氏、莎车等族,这些民族能征善战,依靠强弓劲马常和河东地区的汉族人的祖先发生冲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大约是在公元前600多年秦国开始发动对这些民族的作战,占领了他们原来居住的很多地方,迫使这些民族西迁至今伊犁河和楚河流域。

    史书上后来把这些人叫“塞种”,“种”就是部族、民族的意思。《汉书·西域传》中说:“昔匈奴破大月氏,大月氏西君大夏。自此塞王南君罽宾,塞种分散,往往为数国。自疏勒以西北,休循、捐毒之属,皆故塞种也。”

    史记里说,在那时候,秦、晋是强国。晋文公赶跑的戎狄,居住在河西的圁水、洛水之间,称为赤狄、白狄。秦穆公得到由余的帮助,使西戎八个国家都服从秦国,所以从陇地往西有緜诸、绲戎、狄等戎族,歧山、梁山、泾水,漆水以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等戎族。而晋国北部有林胡、楼烦等戎族,燕国北部有东胡和山戎。各自分散居住在溪谷里,都有自己的君长,常常相聚在一起的竟有百多个戎族部落,但都不能相互统一。这里面提到的白狄据说就是白人。

    另外,在我国历史上本身就有“白夷”之说,《后汉书·东夷传》:“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 ,玄夷,风夷 ,阳夷 。”清朝时将称西欧人,他们就是“白人”。

    还有,乌孙是汉代连接东西方草原交通的最重要民族之一。关于这个民族的起源也有很多的说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匈奴人说,即是乌孙人是匈奴人;二是突厥人说,即是乌孙人是突厥人;三是塞人说,即是乌孙人是我国史籍中的塞种人的一支。

    《焦氏易林》是西汉易学家焦延寿撰写的一本书,又名《易林》,其中写到乌孙女子时说她们眼窝深、皮肤黑,有点难看,欲望爱好各不同(乌孙氏女,深目黑丑,嗜欲不同)。唐代颜师古对《汉书?西域传》作的一个注中提到“乌孙于西域诸戎,其形最异,今之胡人青眼赤须状类弥猴者,本其种也”。按此说法,乌孙人应为赤发碧眼、浅色素之欧洲人种。

    这种记述的不同至少可以说明这样两个“不同”:第一个不同是乌孙人本身不同,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即是有黑眼睛的也有蓝眼睛的,有黄人也有白人。他们中间有很多的类型;第二个不同即是乌孙人与汉族人不同,即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人种不同。

    ……

    这样的记载实在是太多了,多得让人难以梳理。而考古的发现,也证明了这点,殷墟中有白人,秦兵俑中有白人,甚至距今已有3800年的“楼兰美女”也是白人呢。显然,他们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中国很早以前就有白人。

    最后要说的是,在中国,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生活着许多不同的民族,他们一起共同构筑了中华文明。今天,无论是哪个民族只要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都是中华民族。因此,我们根本没有必要板着面孔一本正经地研究你或者他的祖宗来自于中国之外,更没有必要因为民族的肤色或者人种不同而产生歧视,甚至搞一些不团结的阴谋论,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利益的共同体。(文/路生)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